地质找矿新机制
1、国土资源部设立全国地质找矿项目信息平台,跟踪全国地质找矿工作进展,进行形势分析,并实施宏观调控,确保合理工作布局。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构建。通过规划引领,资金统筹,项目备案制度的建立,以及信息平台的设立,实现地质找矿工作的高效有序发展。
2、按照“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总体思路,明确各类地质找矿投入定位。公益性地质工作主要用于开展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重点成矿区带矿产远景调查,重点加强区域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地质调查。极少量事关地质找矿的重大地质矿产问题可以做延伸攻关。
3、为推动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构建,国土资源部制定若干意见,以促进地质找矿成果资料的共享。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需每年将接收的地质资料清单报备至国土资源部,全国及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亦需每年公开发布地质资料目录。此举旨在建立完善的地质资料共享体系。
4、地质找矿新机制浓缩起来,就是“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
5、《若干意见》提出要快速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平台建设,加快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提出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地质找矿,对于市场主体依法依规可以独立投资的地质找矿项目,国家财政资金原则上不再投入。
6、关于健全完善地质找矿新机制的建议 健全完善地质找矿新机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建立使市场在配置矿产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配置,企业主体,政府调控”的新机制。 明确“矿业”产业定位,实行勘查开发统一管理 一是明确矿业产业定位。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中国矿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内容简介
1、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第9卷)》深入剖析了矿产资源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它首先基于我国的资源条件和当前矿业发展现状,结合全球资源分布的视角,探讨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矿产品供给及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替代对保障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2、总序和前言部分,概述了矿产资源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关键角色,以及中国矿产资源的形势背景和重要性。第一章详细解析了矿产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基础性地位,以及中国矿产资源的构成和不同类别的重要性。同时,也讨论了矿业在国内社会中的社会功能。
3、中国可持续发展纲要概览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 生存、发展与可持续性:理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强调长久的未来。 - 人类进化与环境认识:全球视角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 - 国际响应与战略形成:全球范围内对可持续发展的响应,中国战略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4、《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共包括20卷,涵盖了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自然灾害、消除贫困、可持续能力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5、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献——《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第18卷):中国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详尽探讨了全球及中国近千年历史中的自然灾害,特别是近五十年来严重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灾害案例。该书强调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和国家存续的严重威胁,深入剖析了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减灾和灾害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局情简介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立于1958年,作为福建省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厅级事业单位,其业务遍布全省各地。该局下辖18个地勘单位,拥有10428名职工,其中在职员工6856人。机构发展以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和工程勘察施工为核心,形成了多业并举的发展模式。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立于1958年,为福建省政府直属的正厅级事业单位。据有关资料显示,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下设18个地勘单位,分布于全省各地,全局有职工10428人,其中在职职工6856人。全局基本形成了以地质勘查找矿和矿业开发、工程勘察施工以及多种经营三业并举,共同发展的格局。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当时国民政府和日本地质工作者已经开始对福建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地质矿产调查。1912年至1935年间,中央政府派遣了王绍文、侯德封等专家学者,如程裕淇等,对福建进行了一系列地质矿产调查,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原经济区之资源动力
1、今年以来,我省新一轮更大规模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和非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工作,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通过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治理整顿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优化配置了资源,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了集约节约,提升了我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省国土资源厅一位负责人说。
2、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有利于发挥区位、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利于激发人口、市场蕴藏的巨大内需潜能,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3、规划于2010年的大中原经济区,涵盖了河南省的郑州市、洛阳市等18个城市,安徽省的亳州市、阜阳市,山西省的晋城市等,以及山东省的菏泽市和河北省的邯郸市。总面积48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亿,由110个县(市、区)组成。这个区域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4、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教育、科技、人才是基础与关键。高等教育是交汇点,是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唯一的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全国第一所实施省部共建的省属高校,具有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为中原经济区提供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是其重要使命。
5、在文化层面,将传承创新华夏文明,挖掘历史资源,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和凝聚力。到2015年,经济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生态优化;到2020年,中原经济区将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区域,实现城乡一体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6、支持郑汴新区加快发展,建设内陆开发开放高地,打造“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形成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推进教育、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电信、金融同城,加快郑汴一体化进程。加强郑州与洛阳、新乡、许昌、焦作等毗邻城市的高效联系,实现融合发展。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1、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有色地调中心或中心)系2001年由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勘查总局及其未属地化的直属单位改组而成,是中编办批准成立的正局级事业单位,隶属国务院国资委,其人事和党的关系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代管。
2、即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云南省煤田地质局、云南省核工业209地质大队、云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局昆明地质勘查队、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云南地质勘查院、中国建材工业地质勘查中心云南总队、中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武警黄金第十支队。
3、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经济发展状况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底,全省国有地质勘查单位37个,具有地质勘查资质最高甲级的单位有30个,乙级6个,丙级1个。共有地质勘查资质154个,其中甲级55个,乙级47个,丙级52个。
4、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地质勘查全行业队伍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6年12月底,我省地质勘查单位共有22个,其中国有地勘单位18个,隶属于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海南省地质勘查局(原海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海南省核工业地质大队等3支属地化国有地勘队伍;其他地勘单位4个。
5、、宁夏核工业地质勘查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前身为宁夏地质调查院)、宁夏矿产地质调查所、宁夏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宁夏矿业开发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宁夏伊斯兰地质工程公司、宁夏遥感测绘勘查院、宁夏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宁夏黄金地质勘探工程队。
6、地勘单位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省共注册登记33个地质勘查资质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