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三个非金属矿勘查规范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无对应矿种规范的非金属矿勘查 非金属矿勘查涉及矿种最多,勘查评价指标复杂。
普查时应严格按照原全国储委发布的《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所列一般指标圈连矿体,详查或勘探应严格执行经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推荐的工业指标圈矿矿体。衡量矿石的三项质量指标或开采技术条件指标是否符合要求,都不得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全国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矿产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05处,其中能源矿产24处,黑色金属矿产5处,有色金属矿产47处,贵金属矿产14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1处,化工原料矿产8处,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104处,其他水气矿产2处。
矿泉水为10个基本单位区块;(2)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放射性矿产为40个基本单位区块;(3)地热、煤、水气矿产为200个基本单位区块;(4)石油、天然气矿产为2500个基本单位区块。
一是测试项目在不断增多,到目前为止,中国能够完成非金属矿检测项目200余项(表1-3-2),常见检测项目能达到的分析精度见表1-3-3。二是,据不完全统计,在测试方法、实验、仪器、科研等方面取得科技成果200 余项。
一是要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力度,加快国内外急需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勘查及开发步伐,充分发挥本县的矿产资源潜在优势。二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的矿产资源,充分挖掘本县的资源潜力。
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
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为海外大型矿业公司的找矿和生产性探矿项目提供地质勘查工程技术服务。
中矿资源致力于有色金属行业的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其主要业务涵盖了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服务以及相关的建筑工程服务、后勤配套服务、贸易业务和矿权投资业务。通过这些多元化的业务支撑,公司构建了一个主营业务框架。如需深入了解该公司的行业分析,可以访问企知道获取相关信息。
其主营业务涵盖了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服务、地基基础工程技术服务以及矿产资源投资等多个方面。
主营业务涵盖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服务、矿权投资、海外勘查后勤配套服务和建筑工程服务。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已成为中国第一家大规模进入海外商业性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市场的企业。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多次获得政府表彰,拥有高级别资质,并在多个国际项目中展现了强大的技术和服务能力。
急求:各省的矿产资源分布
1、在空间分布上,西北地区的各类矿产资源相对较为集中。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陕西渭北地区、神府—内蒙古东胜地区、包头地区、石嘴山—乌海地区、灵武地区,以及甘肃与青海接壤地区、新疆天山北麓以及塔里木盆地北缘等地。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塔里木、准噶尔、吐哈、柴达木、鄂尔多斯等五大盆地。
2、矿产资源概况 截至1995年底,中国已发现矿产168种,探明储量的矿产151种,矿产地2万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达154种,包括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7种,以及其他水气矿产3种。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国和矿业大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居世界第三位。
3、贵州是重要矿产资源大省,已发现107种矿种,其中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众多。其他如海南、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四川、西藏、新疆、云南、浙江等地,都有各自独特的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和优势。
4、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和江苏等地同样贡献了丰富的矿产资源,黑龙江的铝、金、钼等金属矿产尤其引人注目。辽宁的煤炭产量占全国8%,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内蒙古的铌、稀土等稀有金属储量全国领先,其中稀土储量世界领先。
5、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匀。如铁主要分布于辽宁、冀东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区,其中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最集中,而东南沿海各省则很少。为使分布不均的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调配使用,就需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
正确理解和执行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新规范
执行新的地质勘查规范,一定要实事求是,按照客观的地质规律、因地制宜地办事。 1 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主要特点是什么?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修订是实施新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重要成果。
矿产资源勘查执行单矿类 ( 种) 规范。尚无对应单矿种规范的矿产地质勘查,可根据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并参考产出特征、加工选冶性能相近的矿种规范要求,编写勘查工作设计和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凡无法类比或单矿类( 种) 规范没有具体规定的,遵循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的原则规定。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以下称《总则》)国家标准及矿类(种)规范有不同的理解,资源储量类型内涵不一致,勘查程度与资源储量类型把握不准,地质勘查与可行性研究两个阶段的成果互为引用,不能正确地对矿山储量进行分类等。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的实施,促使勘查规范必须修订 资源储量分类是勘查规范总则和各分矿种规范的主体内容。新分类与旧的分类有很大的区别,新分类的实施必然要求勘查规范作相应的修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及勘查投资者、勘查者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入。
有的金属矿规范,如铜铅锌银镍钼、铝土矿冶镁菱镁矿、稀有金属、稀土等,还在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研究大量有关实际资料,提出了划分勘查类型的量化指标,建立了类型系数,使类型划分半定量化。由于地质因素的复杂性,允许有过渡类型存在。
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勘查规范的沿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是采用苏联的1954年元月批准颁发的《固体矿产储量分类》。1959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委员会批准的《金属、非金属、煤矿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是我国第一个矿产储量分级分类方案。
年全国储委通过了我国第一份《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其中包括了《煤矿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并于1959年7月由地质部、煤炭部联合颁发。1961年4月,地质部、煤炭部联合制定发布了《煤矿储量暂行规范》,即煤炭的勘查规范。1980年,煤炭部颁发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试行)》。
年12月,全国储委印发了参考文件《矿产储量分类规范 第一辑 总则》,辑录了1954年1月苏联部长会议批准的《固体矿产储量分类》、《向地质保矿部全苏矿产储量委员会和地方矿产储量委员会申请批准矿产储量计算资料的内容、格式和提交手续规范》等几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