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钾盐找矿史简述
使中国“罗北凹地”找钾工作转为进一步深入矿床勘探,成功查明了罗北凹地为一个特大型普查储量约5×108t 卤水钾矿(王弭力等,2001),另查明伴生杂卤石矿层及巨大钙芒硝矿和5000亿元人民币的硫酸盐型卤水钾盐矿。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钾盐勘查方面,国家已投人大量的人力和经费,除了在柴达木盆地取得重大突破外,其它地区成果甚微,以至出现了中国’无钾论’的看法。中国是否能再找到大型钾盐矿床的问题,一直被包括我们在内的广大地质工作者和决策部门所关注。
年前后中国找钾形势 从1955年到40年后的1995年,计划经济下的地质行业经历了一次体制改革和转型的大震荡,所有的地质行业一度被冷落,遭遇了一次大滑坡。虽然1984年就进行了柴达木盆地第二轮钾资源勘探研究,实现了钾盐资源从2×108t翻一番的目标。
然而,悲剧并未结束,阿扎提在寻找钾盐的道路上牺牲,而郑建刚的命运却成了谜。他的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成为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传奇。1998年,罗布泊钾盐的发现,标志着中国钾盐资源的空前丰富,结束了我国贫钾的历史,这是对前人无畏探索精神的最好致敬。
如何实现我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合理规划矿产资源开发 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规划。这包括确定矿产资源的分布、储量、品质、开采条件等,以及评估开采的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确保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循环经济及其特征表明其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是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矿产资源的开发,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相当严重,长期以来矿业沿用的是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式经营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研究新技术、应用新工艺、选用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强技术集成,逐步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利用、资源回收的技术装备水平。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开发研究,逐步形成和完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技术体系,推动矿业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健全、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矿业新体制及新机制 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与建立我国经济安全的需求上来看,国家要加强对矿业部门的管理,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矿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首先,要制定矿产资源的中、长期规划。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努力挖掘资源潜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特别注意这样两点:在开发过程中尽量提高资源采收率,避免矿产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
资金挪用严重。既然收取的费用是自然环境资源价值的体现,是自然资源产品成本的一部分,那么,为了维护自然环境资源的再生产,这些费用必须再投入到自然环境资源的恢复、保护与增殖项目中去,但被挪作他用的现象却时有发生。
新中国小矿发展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以来,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小矿的发展历程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息息相关,和矿业体制改革同步。
在国家统配煤矿受干扰,煤炭不能满足地方工业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时候,地方小煤矿自发地有了较大的发展。1971年,全国地、县、队小煤矿的产量比1965年增长了35倍。
世纪30年代开滦煤矿年产煤400~500万吨,是中国近代最大的煤矿之一。1903年中国商人集资开采六河沟煤矿,后因连年亏损,于1911年借德款办矿,聘德人为顾问,受制于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