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技术措施
1、充分发挥经济协作区的互补协调作用,把耗水大的工业放置在水资源较丰富的地段,做到就地开发、就地使用,这既可减轻城区供水的压力,还可以避免由于城市工业过渡集中,需水量不断增加,地下水的开采强度远远超过允许开采量而引起的环境负效应。
2、循环经济的主要表现有三大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原则,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主要措施就是加强科学规划、科学监测与科学管理,节约用水,合理开发利用水及提高技术、防治污染、广开水源等。
3、供水的开源措施:建造地下水库,扩大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进行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矿山排水作为供水水源,解决供排矛盾。供水的节流措施:废(污)水处理回收,提高重复利用率;推广先进的节水措施;提倡节约生活用水;开展一水多用。
4、在控制开采地下水的同时,又不能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应采取多水调度、合理配置的方案利用水资源。提高节水意识,反对浪费水资源 我国农业节水发展较早。
煤矿防治水三区管理办法
1、矿井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时,应当对包括勘探矿区在内的区域地下水系统进行整体分析研究;在矿井井田以外区域,应当以水文地质测绘调查为主;在矿井井田以内区域,应当以水文地质物探、钻探和抽(放)水试验等为主。
2、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根据不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3、第九条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对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保证职工具备必要的防治水知识,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 第十条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加强防治水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推广使用防治水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提高防治水工作的科技水平。
4、即可采区、缓采区、禁采区,积水线、警戒线、探水线、停采线。
地下水管理的内容
1、在地下水水质尚未出现恶化的地区,地下水管理应着重于建立地下水补给区、水源地和水井的卫生防护带,控制三废排放和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对地下水已受污染的地区,要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和减少三废排放量,治理污染源,必要时,要调整水井布局或进行人工补给地下水,以控制和改善地下水水质和环境地质问题。
2、供水的开源措施:建造地下水库,扩大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进行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矿山排水作为供水水源,解决供排矛盾。供水的节流措施:废(污)水处理回收,提高重复利用率;推广先进的节水措施;提倡节约生活用水;开展一水多用。
3、这些都是地下水管理的内容,具体可分为地下水法律管理、行政管理、技术管理三个方面。 地下水技术管理就是在认识地下水系统及其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决策方案,作为地下水行政管理的依据。
4、地下水管理条例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控制区的设立和管理、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监测和信息公开、地下水行政管理等。条例中规定了各项管理措施和标准,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5、是地质资源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地下水资源环境的特性及管理法律依据 (一)特性 地下水资源具有三重性:资源性、环境性和生态性。水资源作为劳动对象时,它参与整个生产活动,具有资源性;但它的存在和运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具有环境性;它又是生命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具有生态性。
6、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工作,并会同市国土部门加强对矿泉水、地热水的管理。区(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地下水资源分级管理权限,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工作。